文─國際文教處 293期 2008-01-31
由於台灣華語教學師資名揚國際,各國近年來紛紛向我外館提出華語教師需求,為支援國外華語教學界的興起並讓我優質華語教學站上國際舞台,教育部訂定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題庫並辦理認證考試,以期完善我國華語文教學認證制度。
教育部訂定「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作業要點」,2006年起明訂對外華語教學所需具備的資格及能力,並舉行認證考試,將台灣華語教學能力證照化,以維持教學品質。
此外,為培養優秀華語文教學人才,推動對外華語文教學,教育部針對大學校院設立「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設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學位學程或學分學程經費作業要點」;另為鼓勵教師赴海外任教,對於受聘至國外實習或任教的華語教師的機票及生活費亦有補助機制。
先進國家學習第二外語長久以來蔚為風氣,而華語近年來躍升為國際學生選擇第二外語的首選,同時也帶動了對外華語教師的需求,而國內相關華語教學系所、學程以及華語中心的師資培育班即扮演了重要角色。
另外,美國印第安那州、賓州、密西根州及俄亥俄州更有學區長陸續組團來臺甄選華語教師赴美中小學任教,可見我華語教學之知名度,已開始在國外向下紮根。
華語教師不僅是我國文化的傳播者,也是臺灣華語教育品質對外的代表,身赴重任的教師除了要適應海外的生活,更需配合不同的教學對象而調整教學方法,辛苦加倍,惟相信累積過去的口碑,加上我華語教師對品質的堅持,必能打出臺灣優質華語文教育在國際間的響亮招牌。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全球掀起中文熱
今周刊 第465期 / 撰文 / 徐仁全、楊翊真、李喬琚、劉名揚、林宏文
三千萬人學習市場 一百萬名師資需求 中國的崛起,華人力量的增升,中文已被宣告是21世紀的強勢語言。學中文的人愈來愈多,激盪出一波全球性的大學習潮,觸發許多就業機會與商機,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台灣人,你的競爭力有多少?
「是『生字』,不是『繩子』;『我要吃水餃』,不是『我要吃睡覺』。」TVBS駐舊金山特派員江瀛以當電視台主播的標準,正逐字逐句糾正著學中文的老公威廉(Don Williams)的發音。 威廉是矽谷有名的威爾遜(Wilson Sonsini Goodrich &Rosati)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客戶包括了惠普、蘋果電腦、華虹半導體等知名企業。雖然太座江瀛的中文說得字正腔圓,威廉耳濡目染之際,也有三分功力,但最近他決定重拾課本認真學發音,為的是明年初將代表公司西進上海,成立國際辦事處。 場景轉換到十一月初的中正機場大廳,準備赴泰國的首批華語老師,正和前來送行的家屬擁抱拍照,這幅離情依依的景象背後,說明了一股興起的全球風潮中文熱,正在迅速蔓延發燒。
從東方到西方強勢語言地位已然確立
鄰近的東南亞各國已注意到中文的發展趨勢,以經濟嗅覺敏銳著稱的日本、韓國,自然不落人後,在政府的全力相挺下,學中文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根據二○○一年日本一項調查,五九%的大學生深感有必要學習中文;而到了○二年,報考日本中國語檢定考試的人數較前一年成長了二○%。 甚至許多日本父母開始盤算讓子女從小接受中文教育。位於東京四谷、以教育華僑子弟為宗旨的東京中華學校,學生結構開始產生變化。在該校任職二十年的楊國政說,大約從五年前開始,前來報名的日本學童便有激增趨勢。楊國政攤開手邊的各班名冊,很明顯可看出日本當地學生在各年級所占比率,幾乎到達五○%至八○%。 亞洲各國因地緣關係,學習中文當然有理可循,連向來保守的英國也關切起中文的重要性。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研究所教授李豔(Valerie Pellatt)便說,中文已成為世界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加上中國正朝世界工廠的經濟體發展,各國都必須與它有貿易往來,學中文勢在必行。 而英國語言學巨擘大衛.葛拉多(David Graddol)在《科學月刊》中也以「英文的未來」一文預測,到二○五○年時,全世界最普遍的前三大語言將是中文、印度話及阿拉伯話。他更強調,亞洲許多老闆的著眼點已越過英文,未來十年必學的新語言就是中文,中文將躍升為全球僅次於英文的第二強勢語言。 目前估計全球有三千萬人口正在學中文。中國的快速興起、經濟市場開放及國家競爭力轉強,帶動中文成為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覬覦世界工廠各國擁抱中文逐利中國
海內外各地興起學中文的一波熱潮,正說明著中國勢力的崛起,逼得外國人不得不學中文,以更深入了解以往這張陌生的面孔。 觀察各國對學習中文的態度變化,中國崛起似乎已是國際社會默認的趨勢。以往冷戰期間,東南亞各國擔心境內華人與中國的「共產革命輸出」裡應外合,威脅國家安全,對華文教育往往抱有強烈敵意。但近年來,由於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些國家也一改態度,開始熱情擁抱華文。 以往排華最烈的印尼,最近開辦漢語水平考試(HSK);壓制華文教育最力的馬來西亞也於一九九○年代初期解禁,甚至泰國公主詩琳通,更以行動證明中文的重要性,赴北京大學留學。除了亞洲,歐美各國大專院校,也陸續跟進設立中文相關科系。以德國為例,由於福斯汽車在中國大量投資,引發德國對中國大陸高度興趣,大專院校不但紛紛設立東亞系,甚至將漢學獨立建系,以擴大對中國的研究。中文熱,如野火燎原般開始向四周蔓延。 今年風光掛牌的大陸知名網路搜尋引擎百度(Baidu.com),就是中文熱受惠的最佳代表。百度八月五日首次在那斯達克露臉,以三五三%的漲幅,創下美國股市五年來新掛牌(IPO)股票首日漲幅的新紀錄,驚豔全球。百度在這次招股說明書中,還特別用了插畫表現其在中文世界的霸主地位。簡單的畫面中,一個大大的英文字母I,斜斜地躺在由三十八個中國字堆成的積木上,底下寫著︰在中文裡,光「我」這個字,就有至少三十八種不同的表達方法,因此「中文搜尋是非常難搞的事」,暗示其在搜尋引擎世界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因為中文的加持,市場願意給百度比全球搜尋引擎霸主Google更高的本益比,就算目前股價遭修正,這個三百人的「小公司」市值仍超過二十億美元。 師資供不應求需求缺口高達九十萬人
從表面看來,這股「全球中文瘋」,雖是建立在逐利中國市場的一項集體行為,但據《今周刊》實際採訪後發現,對外國人來說,賺錢雖是學習中文的誘因,但中國豐厚的「文化資產」從歷史到文化散發的魅力,同樣是讓中文學習熱升溫擴張的推手。 在此學習語文的新潮流下,對於華語早已琅琅上口的台灣民眾,是否標誌著另一項個人商機時代的來臨? 原本大學攻讀外文系的魏妙純,早就嗅到中文熱的趨勢,於是反向思考不教英文,而是積極培養自己成為一名華語教師,自師大華語研習所畢業後,她曾赴北京師範大學擔任華語師資,現正準備在國內教外國人學中文,未來也不排除到國外教中文。 沒錯!全球中文熱潮中,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華語老師。就以泰國來說,泰國政府把中文列為僅次英文的第二外國語,更規定二○○八年,中文將成為必修課程。當地八十所師範大學仍短缺一百二十名中文師資,接受委託代訓的師大國語中心,卻只培訓了二十二位老師,顯然不夠。而預估全球華語師資需求將高達一百萬人,只是現在華語師資卻不到十萬人,缺口還很大。 再以美國為例,大學部已決定明年起實施中文列入預科課程(AP),高中生可選修中文作為外語,通過考試,即可在大學扣抵學分,預料全美將有近二千五百所高中開設中文課程,至少還需要五千名師資;以往大批美籍老師來台淘金賺錢的場景可能要物換星移了,未來台灣人赴歐美教中文的機會勢必大增。 看到如此龐大的就業市場,國內教育界早就開始培育相關人才。老字號的台灣師範大學十年前就設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二年前更增設博士班,開創國內華語教學最高學位。 後繼跟進的包括高雄師範大學、文藻外語學院、中原大學、銘傳大學等,台東大學及聯合大學更計畫於明年增設華語文學相關系所,只是這些透過正規教育所培育的師資,每年不到五百名,完全不敷市場需求。 因此,不少台灣民間團體開始投入培訓華語師資市場,盼能搶搭這班生財列車,就連有五十年歷史的中華語文研習所,也大幅擠進準備移民的中、英文系所畢業生,甚至上班族,來報名參加華語師資班培訓。 文化大學華語中心主任林絹回憶五年前開設華語師資班時,雖宣傳積極,最後卻只有十多位學生前來報名;但如今,不到一周就額滿,盛況與過去有如天壤之別,很多向隅者還要求增班。師大更是誇張,基礎班名額只有四十名,想報名者一早就去排隊,還必須以號碼牌來管制,至少有一半人要再等待三個月。 把握大趨勢海外創業又添一種可能
當然,頭腦靈活的台灣留學生也開始以中文教學,賺取生活費。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留學生Grace,五年前赴英國讀碩士時,曾嘗試以中文與外國人交換語言,但在公布欄張貼許久,卻乏人問津。 五年後她重返英國讀博士,卻在學校公布欄上發現一堆想學中文的老外,經主動聯繫,獲得教中文的機會,每周兩次教授會話,每小時薪資六英鎊(約新台幣三百六十元)。「沒想到可以用母語來賺零用錢,時代真的變了。」Grace說。 在台灣一所私人華語教學中心當老師的小張,有三年中文教學經驗,則是當起邊旅遊、邊教學的「中文趴走族」,達成環遊世界的夢想。 中文熱潮的興起,也指引出海外創業的一條路。目前仍在美國德州一家IC設計公司擔任經理的單聖明,去年創立一所小型中文學校。單聖明從台灣交通大學畢業後,先在科園區擔任研發工程師,雖然獲利與配股都不差,但他為了追求更均衡的工作與家庭生活,毅然帶著太太與三個小孩舉家搬到美國,念完電機研究所後,就留在美國德州。 今年三十八歲的單聖明一直在思考,工程師不見得可以做一輩子,有什麼事業可以讓自己持續投入?結果他發現周遭不少朋友都有興趣學中文,因此辦起中文學校。 他表示目前規模還很小,「但如果事業做大了,說不定未來可以發展為主要事業。」而且,單聖明深信學習中文一定是長期的趨勢,需求會從商務人士普及到一般人,這也是他對自己的新事業,充滿信心的理由。 國內軟體廠商也感受到中文熱的商機。投入中文輸入、中文教學軟體達十年的網際智慧,總經理晁旭光就說,此波中文熱先在華人圈開始發酵,如今全美華僑中文學校,已經大量採用中文教學軟體,他預估後年,中文熱將達到最高峰,一直維持到○八年北京奧運及一○年上海世博會的來臨。 網際智慧已開發出多套教學軟體,不僅漢語拼音及通用拼音並行,就連簡體及繁體字皆能適用,不論是兩岸政府哪邊要推行,網際智慧都能立即符合要求,外界預估網際智慧五年內業績將從現在的五千萬元成長到十億元,當然就是拜中文熱之賜。 不過,投入華語教學十三年之久,現任文化大學華語中心老師的馮元玫說,會中文不代表會教中文;要能教中文,必須得在語法及發音上下苦功學習,不然將是台灣人教華語的罩門。因為外國人要學的是北京腔,台灣國語被認為比較不正統、發音不正確,可能會被排擠。 先天優勢之外台灣需建立師資認證制度
此外,國內沒有一套國家級的師資認證制度,到國外也會受阻。反觀對岸,有計畫推動華語教學,已有國家級的師資認證制度,還廣納海內外華人前往受訓認證,不少台灣老師已捨台灣而西進中國取得認證,著眼點就是中國證書通行無阻。 一位台商回憶剛至中國經商時,常聽到大陸民眾說「外面很緊張」,他以為又發生暴動了,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不論交通阻塞,或是物價上揚,大陸口語都以「很緊張」來形容。 也因此,為符合將來「制式國際化」的中文標準,台灣民眾可能得在了解大陸社會民情上,下些苦功夫了。 台灣邊陲化爭奪中文主導權的隱憂
當世界掀起中文熱之際,號稱華人文化重鎮,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最深的台灣,在外國人心目中反而處於相對邊陲的地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台灣講的應該是當地方言吧!」「和香港一樣講廣東話吧!」「學中文當然到中國啊!到台灣?從來沒想過。」這是許多在大陸的外籍學生的共同看法。 換句話說,愈來愈多老外,將台灣與學中文的概念分割,導致近年來學中文的外籍人士,大批移轉到中國。若中國崛起,成為影響世界局勢的重要力量,已是不可逆轉的定局,那麼學習中文的潮流只會有增無減。 其實,台灣不少華語中心及坊間機構早已開始進行兩岸交流了,一家老字號的華語教學中心主任私下說:「如果不教簡體字,無疑是叫外國人走不出台灣海峽,可能到對岸都看不懂中文。」「當然要教簡體字,這是市場機制使然。」 兩岸為了爭中文主導權,各施手段,大陸方面在世界各國開辦百來所的「孔子學院」,推廣漢語教學及中國文化;而台灣教育部門也積極發展華語教學課程,只可惜受限於意識形態,政府還在強調通用拼音及繁體字作為官方版的華語教學方針,也讓一場爭奪中文主導權的戰爭,在天平的兩端呈現不均衡的局面。
三千萬人學習市場 一百萬名師資需求 中國的崛起,華人力量的增升,中文已被宣告是21世紀的強勢語言。學中文的人愈來愈多,激盪出一波全球性的大學習潮,觸發許多就業機會與商機,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台灣人,你的競爭力有多少?
「是『生字』,不是『繩子』;『我要吃水餃』,不是『我要吃睡覺』。」TVBS駐舊金山特派員江瀛以當電視台主播的標準,正逐字逐句糾正著學中文的老公威廉(Don Williams)的發音。 威廉是矽谷有名的威爾遜(Wilson Sonsini Goodrich &Rosati)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客戶包括了惠普、蘋果電腦、華虹半導體等知名企業。雖然太座江瀛的中文說得字正腔圓,威廉耳濡目染之際,也有三分功力,但最近他決定重拾課本認真學發音,為的是明年初將代表公司西進上海,成立國際辦事處。 場景轉換到十一月初的中正機場大廳,準備赴泰國的首批華語老師,正和前來送行的家屬擁抱拍照,這幅離情依依的景象背後,說明了一股興起的全球風潮中文熱,正在迅速蔓延發燒。
從東方到西方強勢語言地位已然確立
鄰近的東南亞各國已注意到中文的發展趨勢,以經濟嗅覺敏銳著稱的日本、韓國,自然不落人後,在政府的全力相挺下,學中文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根據二○○一年日本一項調查,五九%的大學生深感有必要學習中文;而到了○二年,報考日本中國語檢定考試的人數較前一年成長了二○%。 甚至許多日本父母開始盤算讓子女從小接受中文教育。位於東京四谷、以教育華僑子弟為宗旨的東京中華學校,學生結構開始產生變化。在該校任職二十年的楊國政說,大約從五年前開始,前來報名的日本學童便有激增趨勢。楊國政攤開手邊的各班名冊,很明顯可看出日本當地學生在各年級所占比率,幾乎到達五○%至八○%。 亞洲各國因地緣關係,學習中文當然有理可循,連向來保守的英國也關切起中文的重要性。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研究所教授李豔(Valerie Pellatt)便說,中文已成為世界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加上中國正朝世界工廠的經濟體發展,各國都必須與它有貿易往來,學中文勢在必行。 而英國語言學巨擘大衛.葛拉多(David Graddol)在《科學月刊》中也以「英文的未來」一文預測,到二○五○年時,全世界最普遍的前三大語言將是中文、印度話及阿拉伯話。他更強調,亞洲許多老闆的著眼點已越過英文,未來十年必學的新語言就是中文,中文將躍升為全球僅次於英文的第二強勢語言。 目前估計全球有三千萬人口正在學中文。中國的快速興起、經濟市場開放及國家競爭力轉強,帶動中文成為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覬覦世界工廠各國擁抱中文逐利中國
海內外各地興起學中文的一波熱潮,正說明著中國勢力的崛起,逼得外國人不得不學中文,以更深入了解以往這張陌生的面孔。 觀察各國對學習中文的態度變化,中國崛起似乎已是國際社會默認的趨勢。以往冷戰期間,東南亞各國擔心境內華人與中國的「共產革命輸出」裡應外合,威脅國家安全,對華文教育往往抱有強烈敵意。但近年來,由於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些國家也一改態度,開始熱情擁抱華文。 以往排華最烈的印尼,最近開辦漢語水平考試(HSK);壓制華文教育最力的馬來西亞也於一九九○年代初期解禁,甚至泰國公主詩琳通,更以行動證明中文的重要性,赴北京大學留學。除了亞洲,歐美各國大專院校,也陸續跟進設立中文相關科系。以德國為例,由於福斯汽車在中國大量投資,引發德國對中國大陸高度興趣,大專院校不但紛紛設立東亞系,甚至將漢學獨立建系,以擴大對中國的研究。中文熱,如野火燎原般開始向四周蔓延。 今年風光掛牌的大陸知名網路搜尋引擎百度(Baidu.com),就是中文熱受惠的最佳代表。百度八月五日首次在那斯達克露臉,以三五三%的漲幅,創下美國股市五年來新掛牌(IPO)股票首日漲幅的新紀錄,驚豔全球。百度在這次招股說明書中,還特別用了插畫表現其在中文世界的霸主地位。簡單的畫面中,一個大大的英文字母I,斜斜地躺在由三十八個中國字堆成的積木上,底下寫著︰在中文裡,光「我」這個字,就有至少三十八種不同的表達方法,因此「中文搜尋是非常難搞的事」,暗示其在搜尋引擎世界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因為中文的加持,市場願意給百度比全球搜尋引擎霸主Google更高的本益比,就算目前股價遭修正,這個三百人的「小公司」市值仍超過二十億美元。 師資供不應求需求缺口高達九十萬人
從表面看來,這股「全球中文瘋」,雖是建立在逐利中國市場的一項集體行為,但據《今周刊》實際採訪後發現,對外國人來說,賺錢雖是學習中文的誘因,但中國豐厚的「文化資產」從歷史到文化散發的魅力,同樣是讓中文學習熱升溫擴張的推手。 在此學習語文的新潮流下,對於華語早已琅琅上口的台灣民眾,是否標誌著另一項個人商機時代的來臨? 原本大學攻讀外文系的魏妙純,早就嗅到中文熱的趨勢,於是反向思考不教英文,而是積極培養自己成為一名華語教師,自師大華語研習所畢業後,她曾赴北京師範大學擔任華語師資,現正準備在國內教外國人學中文,未來也不排除到國外教中文。 沒錯!全球中文熱潮中,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華語老師。就以泰國來說,泰國政府把中文列為僅次英文的第二外國語,更規定二○○八年,中文將成為必修課程。當地八十所師範大學仍短缺一百二十名中文師資,接受委託代訓的師大國語中心,卻只培訓了二十二位老師,顯然不夠。而預估全球華語師資需求將高達一百萬人,只是現在華語師資卻不到十萬人,缺口還很大。 再以美國為例,大學部已決定明年起實施中文列入預科課程(AP),高中生可選修中文作為外語,通過考試,即可在大學扣抵學分,預料全美將有近二千五百所高中開設中文課程,至少還需要五千名師資;以往大批美籍老師來台淘金賺錢的場景可能要物換星移了,未來台灣人赴歐美教中文的機會勢必大增。 看到如此龐大的就業市場,國內教育界早就開始培育相關人才。老字號的台灣師範大學十年前就設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二年前更增設博士班,開創國內華語教學最高學位。 後繼跟進的包括高雄師範大學、文藻外語學院、中原大學、銘傳大學等,台東大學及聯合大學更計畫於明年增設華語文學相關系所,只是這些透過正規教育所培育的師資,每年不到五百名,完全不敷市場需求。 因此,不少台灣民間團體開始投入培訓華語師資市場,盼能搶搭這班生財列車,就連有五十年歷史的中華語文研習所,也大幅擠進準備移民的中、英文系所畢業生,甚至上班族,來報名參加華語師資班培訓。 文化大學華語中心主任林絹回憶五年前開設華語師資班時,雖宣傳積極,最後卻只有十多位學生前來報名;但如今,不到一周就額滿,盛況與過去有如天壤之別,很多向隅者還要求增班。師大更是誇張,基礎班名額只有四十名,想報名者一早就去排隊,還必須以號碼牌來管制,至少有一半人要再等待三個月。 把握大趨勢海外創業又添一種可能
當然,頭腦靈活的台灣留學生也開始以中文教學,賺取生活費。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留學生Grace,五年前赴英國讀碩士時,曾嘗試以中文與外國人交換語言,但在公布欄張貼許久,卻乏人問津。 五年後她重返英國讀博士,卻在學校公布欄上發現一堆想學中文的老外,經主動聯繫,獲得教中文的機會,每周兩次教授會話,每小時薪資六英鎊(約新台幣三百六十元)。「沒想到可以用母語來賺零用錢,時代真的變了。」Grace說。 在台灣一所私人華語教學中心當老師的小張,有三年中文教學經驗,則是當起邊旅遊、邊教學的「中文趴走族」,達成環遊世界的夢想。 中文熱潮的興起,也指引出海外創業的一條路。目前仍在美國德州一家IC設計公司擔任經理的單聖明,去年創立一所小型中文學校。單聖明從台灣交通大學畢業後,先在科園區擔任研發工程師,雖然獲利與配股都不差,但他為了追求更均衡的工作與家庭生活,毅然帶著太太與三個小孩舉家搬到美國,念完電機研究所後,就留在美國德州。 今年三十八歲的單聖明一直在思考,工程師不見得可以做一輩子,有什麼事業可以讓自己持續投入?結果他發現周遭不少朋友都有興趣學中文,因此辦起中文學校。 他表示目前規模還很小,「但如果事業做大了,說不定未來可以發展為主要事業。」而且,單聖明深信學習中文一定是長期的趨勢,需求會從商務人士普及到一般人,這也是他對自己的新事業,充滿信心的理由。 國內軟體廠商也感受到中文熱的商機。投入中文輸入、中文教學軟體達十年的網際智慧,總經理晁旭光就說,此波中文熱先在華人圈開始發酵,如今全美華僑中文學校,已經大量採用中文教學軟體,他預估後年,中文熱將達到最高峰,一直維持到○八年北京奧運及一○年上海世博會的來臨。 網際智慧已開發出多套教學軟體,不僅漢語拼音及通用拼音並行,就連簡體及繁體字皆能適用,不論是兩岸政府哪邊要推行,網際智慧都能立即符合要求,外界預估網際智慧五年內業績將從現在的五千萬元成長到十億元,當然就是拜中文熱之賜。 不過,投入華語教學十三年之久,現任文化大學華語中心老師的馮元玫說,會中文不代表會教中文;要能教中文,必須得在語法及發音上下苦功學習,不然將是台灣人教華語的罩門。因為外國人要學的是北京腔,台灣國語被認為比較不正統、發音不正確,可能會被排擠。 先天優勢之外台灣需建立師資認證制度
此外,國內沒有一套國家級的師資認證制度,到國外也會受阻。反觀對岸,有計畫推動華語教學,已有國家級的師資認證制度,還廣納海內外華人前往受訓認證,不少台灣老師已捨台灣而西進中國取得認證,著眼點就是中國證書通行無阻。 一位台商回憶剛至中國經商時,常聽到大陸民眾說「外面很緊張」,他以為又發生暴動了,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不論交通阻塞,或是物價上揚,大陸口語都以「很緊張」來形容。 也因此,為符合將來「制式國際化」的中文標準,台灣民眾可能得在了解大陸社會民情上,下些苦功夫了。 台灣邊陲化爭奪中文主導權的隱憂
當世界掀起中文熱之際,號稱華人文化重鎮,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最深的台灣,在外國人心目中反而處於相對邊陲的地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台灣講的應該是當地方言吧!」「和香港一樣講廣東話吧!」「學中文當然到中國啊!到台灣?從來沒想過。」這是許多在大陸的外籍學生的共同看法。 換句話說,愈來愈多老外,將台灣與學中文的概念分割,導致近年來學中文的外籍人士,大批移轉到中國。若中國崛起,成為影響世界局勢的重要力量,已是不可逆轉的定局,那麼學習中文的潮流只會有增無減。 其實,台灣不少華語中心及坊間機構早已開始進行兩岸交流了,一家老字號的華語教學中心主任私下說:「如果不教簡體字,無疑是叫外國人走不出台灣海峽,可能到對岸都看不懂中文。」「當然要教簡體字,這是市場機制使然。」 兩岸為了爭中文主導權,各施手段,大陸方面在世界各國開辦百來所的「孔子學院」,推廣漢語教學及中國文化;而台灣教育部門也積極發展華語教學課程,只可惜受限於意識形態,政府還在強調通用拼音及繁體字作為官方版的華語教學方針,也讓一場爭奪中文主導權的戰爭,在天平的兩端呈現不均衡的局面。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海外華語教學報導
國立台北教大華語教學團 英國與泰北教華語
更新日期: 2008/03/13 15:53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分別利用寒假期間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在泰北地區他們以中文教導當地學生國語、數學與英文,在英國則用英語作媒介教導當地學生華語和台灣文化,不但為自己開拓了視野,也將台灣的文化帶向國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打破語言與距離,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負責英國海外實習團的國民教育系系主任吳麗君表示,這次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生程度事前無法掌握,只能先準備好可能會用到的資源,到了當地再根據學生程度修改,每天都必須準備教材到很晚。
大四的陳姿燕是這次赴英國海外實習的團員,他用英文耐心教導小學生傳統童玩的做法,活潑生動的方式獲得學生回響,他也希望未來能繼續修讀相關課程,取得華語師資的資格。
國民教育系大三的陳慧涵在泰北進行10天的華語教學,以中文教導泰華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他說,其實很多泰北學生都學過數學,所以這次教學的重點其實是語言的連結與轉換,
為期十天到一個月的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教學相長的滋味,也開拓了他們的國際視野,在師資供過於求的台灣,這些學生正在努力培育自己未來的競爭力。
(2008/3/13 下午 03:53:13 張毓芹)
更新日期: 2008/03/13 15:53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分別利用寒假期間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在泰北地區他們以中文教導當地學生國語、數學與英文,在英國則用英語作媒介教導當地學生華語和台灣文化,不但為自己開拓了視野,也將台灣的文化帶向國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打破語言與距離,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負責英國海外實習團的國民教育系系主任吳麗君表示,這次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生程度事前無法掌握,只能先準備好可能會用到的資源,到了當地再根據學生程度修改,每天都必須準備教材到很晚。
大四的陳姿燕是這次赴英國海外實習的團員,他用英文耐心教導小學生傳統童玩的做法,活潑生動的方式獲得學生回響,他也希望未來能繼續修讀相關課程,取得華語師資的資格。
國民教育系大三的陳慧涵在泰北進行10天的華語教學,以中文教導泰華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他說,其實很多泰北學生都學過數學,所以這次教學的重點其實是語言的連結與轉換,
為期十天到一個月的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教學相長的滋味,也開拓了他們的國際視野,在師資供過於求的台灣,這些學生正在努力培育自己未來的競爭力。
(2008/3/13 下午 03:53:13 張毓芹)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海外華語教學報導
國立台北教大華語教學團 英國與泰北教華語
更新日期: 2008/03/13 15:53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分別利用寒假期間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在泰北地區他們以中文教導當地學生國語、數學與英文,在英國則用英語作媒介教導當地學生華語和台灣文化,不但為自己開拓了視野,也將台灣的文化帶向國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打破語言與距離,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負責英國海外實習團的國民教育系系主任吳麗君表示,這次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生程度事前無法掌握,只能先準備好可能會用到的資源,到了當地再根據學生程度修改,每天都必須準備教材到很晚。
大四的陳姿燕是這次赴英國海外實習的團員,他用英文耐心教導小學生傳統童玩的做法,活潑生動的方式獲得學生回響,他也希望未來能繼續修讀相關課程,取得華語師資的資格。
國民教育系大三的陳慧涵在泰北進行10天的華語教學,以中文教導泰華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他說,其實很多泰北學生都學過數學,所以這次教學的重點其實是語言的連結與轉換,
為期十天到一個月的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教學相長的滋味,也開拓了他們的國際視野,在師資供過於求的台灣,這些學生正在努力培育自己未來的競爭力。
(2008/3/13 下午 03:53:13 張毓芹)
更新日期: 2008/03/13 15:53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分別利用寒假期間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在泰北地區他們以中文教導當地學生國語、數學與英文,在英國則用英語作媒介教導當地學生華語和台灣文化,不但為自己開拓了視野,也將台灣的文化帶向國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18位學生,打破語言與距離,到泰北與英國巴斯地區進行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負責英國海外實習團的國民教育系系主任吳麗君表示,這次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生程度事前無法掌握,只能先準備好可能會用到的資源,到了當地再根據學生程度修改,每天都必須準備教材到很晚。
大四的陳姿燕是這次赴英國海外實習的團員,他用英文耐心教導小學生傳統童玩的做法,活潑生動的方式獲得學生回響,他也希望未來能繼續修讀相關課程,取得華語師資的資格。
國民教育系大三的陳慧涵在泰北進行10天的華語教學,以中文教導泰華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他說,其實很多泰北學生都學過數學,所以這次教學的重點其實是語言的連結與轉換,
為期十天到一個月的華語教學與海外實習,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教學相長的滋味,也開拓了他們的國際視野,在師資供過於求的台灣,這些學生正在努力培育自己未來的競爭力。
(2008/3/13 下午 03:53:13 張毓芹)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海外華語教學報導
關於泰北國際教育服務志工團媒體的相關報導...
【2008/3/14 國語日報】
海外教華語 大學生收穫多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昨天舉辦海外華語教學成果發表會,展現學生在寒假期間赴泰北及英國進行華語教育的成果。擔任領隊教師的國北教大國民教育學系主任吳麗君說:「看到當地兒童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我們就知道自己已透過教育,成功打開了國民外交的大門。」
泰北的華文學校地處偏遠,資源嚴重不足。實習學生蔡逸塵表示,當地學校的黑板,就是一塊塗成綠色的牆壁,怎麼擦也擦不乾淨,桌椅搖搖晃晃,已經到了可以報廢的程度。但學生對教師很尊敬,只要看見師長,一定會雙手合十問好。
國北教大實習學生在泰北當地華語學校,擔任華語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華語。實習學生陳慧涵表示,短短幾天,我們就和當地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情誼和默契,「這就是教學相長的甜美滋味。」國北教大國民教育學系副教授田耐青說:「到泰北教學不能使人致富,卻能把教育帶給真正需要的人。」
在英國服務的華語教學團隊團員,看到了截然不同的視野。實習學生王毓苓說,英國教師以鼓勵代替責罵,學生犯錯時,也僅以堅定但平和的口吻提醒,更是不吝於讚美學生,學生有了自信,也就願意嘗試挑戰。
英國華語教學團員也指導當地學童動手剪紙、做紙燈籠、寫書法等,體認中國文化之美。
【古文/臺北報導】
【2008/3/14 國語日報】
海外教華語 大學生收穫多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昨天舉辦海外華語教學成果發表會,展現學生在寒假期間赴泰北及英國進行華語教育的成果。擔任領隊教師的國北教大國民教育學系主任吳麗君說:「看到當地兒童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我們就知道自己已透過教育,成功打開了國民外交的大門。」
泰北的華文學校地處偏遠,資源嚴重不足。實習學生蔡逸塵表示,當地學校的黑板,就是一塊塗成綠色的牆壁,怎麼擦也擦不乾淨,桌椅搖搖晃晃,已經到了可以報廢的程度。但學生對教師很尊敬,只要看見師長,一定會雙手合十問好。
國北教大實習學生在泰北當地華語學校,擔任華語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華語。實習學生陳慧涵表示,短短幾天,我們就和當地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情誼和默契,「這就是教學相長的甜美滋味。」國北教大國民教育學系副教授田耐青說:「到泰北教學不能使人致富,卻能把教育帶給真正需要的人。」
在英國服務的華語教學團隊團員,看到了截然不同的視野。實習學生王毓苓說,英國教師以鼓勵代替責罵,學生犯錯時,也僅以堅定但平和的口吻提醒,更是不吝於讚美學生,學生有了自信,也就願意嘗試挑戰。
英國華語教學團員也指導當地學童動手剪紙、做紙燈籠、寫書法等,體認中國文化之美。
【古文/臺北報導】
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天使在我家
內容概述:「殘缺不是咒詛,反成祝福;殘缺不是一種虧損,而是另一種幸福。殘缺自有其深邃的、無以名知的美感。」;七個真實故事的母親,有著不同個性、家世背景,但孤獨是他們共同的記憶,從前,他們散在各處,獨自啃噬自己的孤獨,而今,他們聚在一起,星星火苗可以匯聚成火把,照亮陰暗的角落,安慰受傷的靈魂。
反思:看完這本書,心中的感觸很極端,一方面很沉重,另一方面,心裡相當欽佩。沉重的是,邊看書的同時,我會邊假想,如果我是「天使」寶寶,我怎麼消化別人看待我的眼光?又如果我是天使家人,我要怎麼接納上帝給我們這個如此龐大的禮物?我只是一個旁觀者,看到如此真實的掙扎與傷痛,我發自內心的覺得不捨,還有同情與憐憫,想著他們如何讓擺蕩的心尋得靠岸?也想著他們該如何掙脫現實?或者面對現實?更何況是那些身負重任的天使家人?因此我敬佩;這一路走來又有多少心酸、多少無助,我們沒經歷過,要說真的能體會,我不相信。
其實,政府當局能做的還有很多,例如:醫療保險、公共設施、專案補助等等,這些都是相當重要,並且可以為天使家人省下很多困擾及金錢;或者,我們的教育也該好好加強;有的時候,我們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動作,就會為天使和天使家人帶來傷害。從小到大,我們接觸過無數公民道德課本,但是真的能實現課本中的理念卻是少之又少。教育,不就該身體力行課本上所教導我們知識嗎?
反思:看完這本書,心中的感觸很極端,一方面很沉重,另一方面,心裡相當欽佩。沉重的是,邊看書的同時,我會邊假想,如果我是「天使」寶寶,我怎麼消化別人看待我的眼光?又如果我是天使家人,我要怎麼接納上帝給我們這個如此龐大的禮物?我只是一個旁觀者,看到如此真實的掙扎與傷痛,我發自內心的覺得不捨,還有同情與憐憫,想著他們如何讓擺蕩的心尋得靠岸?也想著他們該如何掙脫現實?或者面對現實?更何況是那些身負重任的天使家人?因此我敬佩;這一路走來又有多少心酸、多少無助,我們沒經歷過,要說真的能體會,我不相信。
其實,政府當局能做的還有很多,例如:醫療保險、公共設施、專案補助等等,這些都是相當重要,並且可以為天使家人省下很多困擾及金錢;或者,我們的教育也該好好加強;有的時候,我們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動作,就會為天使和天使家人帶來傷害。從小到大,我們接觸過無數公民道德課本,但是真的能實現課本中的理念卻是少之又少。教育,不就該身體力行課本上所教導我們知識嗎?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華語教學網站評量表
評量表
評量者基本資訊
姓名: 簡佳紅 學號: 9857154
網站基本資訊:
網站住址: http://ctlin2005.spaces.live.com/default.aspx?wa=wsignin1.0&sa=395798689
作者資訊::女性 ,居住地:台灣 , 姓名:Lin
更新日期:定期更新
網頁瀏覽速度 :快/ 尚可 / 慢
網頁設計 :圖像 / 文字 / 影音 /
請簡介: 這是一個
華語教學用途:
適合的學習對象: 高中以上
適合的年齡: 16以上
適合的華語程度: 中級
適合的課程教學內容: 字體演變的書寫方式,藉由包粽子等活動傳達文化,歌曲教學以利於華語文的學習。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外交部 cool !!!
哇塞!!! 長這麼大 第一次覺得我的人生有了新方向
因為社團關係 所以我們大家今天可以親眼看見外交部
坐在新聞中心裡(平常記者訪問時做的地方)
看著台灣推廣外交的影片 雖然很短 但有許多感觸
說真的 那支影片 有那麼點官腔 可是我熱淚盈框
好吧 我是感性的小朋友 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只能說 我愛台灣!!!
其實 想想 讀應華系 也不一定要當華語文教師
或許 當個記者(因為我們有正過音) 以後我也可以坐在新聞中心裡
哈哈哈哈哈哈 突然發現 世界很大
因為社團關係 所以我們大家今天可以親眼看見外交部
坐在新聞中心裡(平常記者訪問時做的地方)
看著台灣推廣外交的影片 雖然很短 但有許多感觸
說真的 那支影片 有那麼點官腔 可是我熱淚盈框
好吧 我是感性的小朋友 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只能說 我愛台灣!!!
其實 想想 讀應華系 也不一定要當華語文教師
或許 當個記者(因為我們有正過音) 以後我也可以坐在新聞中心裡
哈哈哈哈哈哈 突然發現 世界很大
訂閱:
文章 (Atom)